兰为国香黄庭坚原文 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借用谁的语言
目录导航:
兰为国香黄庭坚原文《兰为国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兰为国香,竹为邻舍。
风动空馀响,香随远近佳。
不知何处最相思,春来江上几人知。
兰为国香
本文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文章金口“兰香”突出了脱不改的特点。把兰花当做君子来写,用“所谓”二字勾连起物与人。
作品原文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借用谁的语言点铁成金: 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夺胎换骨: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以杜甫为学习对象,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黄庭坚诗学的核心观点,在中国文论史上影响深远。具体解释如下,
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宋代黄庭坚的《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后以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脱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先说结论,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借用了太上老君的语言。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庭坚是北宋中期诗歌的集大成者。黄庭坚提倡的格调说对于北宋的诗歌发展影响深远。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就是指对诗歌的语言进行精炼。
古人追求名利的诗句1、借问路旁名利客 唐 崔颢 《行经华阴》
2、借问路傍名利客 唐 崔颢 《行经华阴》
3、借问路旁名利客 唐 崔颢 《行经华阴》
4、东都少名利 唐 白居易 《咏怀》
5、浮名利 宋 柳永 《其二》
6、名利往来人尽老 宋 黄庭坚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
7、但教名利休缰锁 宋 史浩 《鹧鸪天·我本飘然出岫云》
8、不求名利不谈玄 姚述尧2 《南歌子·咳唾琼珠璀》
9、蝇头名利奈伊何 姚述尧2 《浣溪沙》
10、名利几时足 姚述尧2 《好事近·水阁弄清风》
11、都来名利 宋 范成大 《念奴娇·水乡霜落》
12、名利处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水荇参差动绿波》
13、名利苦纷驰 宋 赵师侠 《水调歌头·心景雨无著》
14、回首人间名利局 宋 吴潜 《蝶恋花·野树梅花香似扑》
15、彼纷纷名利 宋 陈著 《沁园春·月旦评中》
16、幸自不争名利 宋 刘辰翁 《临江仙·过雁天边信息》
17、不贪名利乐优游 宋 无名氏 《鹧鸪天·不贪名利乐优游》
18、假将名利住人间 唐 吕岩 《七言》
19、休将名利挂心田 唐 吕岩 《七言》
20、名利都关 元 元好问 《满庭芳·绛阙凌风》
21、昔年名利 元 马钰 《满庭芳·昔年名利》
22、名利忙忙 元 马钰 《满庭芳·山侗昔日》
23、细寻思、名利之人 元 马钰 《清心镜 赠马先生》
24、名利断 宋 无名氏 《满江红·元本当初》
25、恰似吞他名利钩 宋 无名氏 《沁园春·不喜轻裘》
26、断因名利 宋 无名氏 《沁园春·自古贤愚》
27、名利区区 宋 无名氏 《沁园春·好无来由》
28、波波劫劫贪名利 宋 无名氏 《点绛唇·堪嗟人人》
29、算来名利不如闲 清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30、莫逐文章名利客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31、凡夫不了争名利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32、名利阿曾得到头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33、养生只欲贪名利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34、鲜求名利知贪少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5、名利贪嗔贼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6、名利猛贪无有足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7、名利世间多用意 宋 宋太宗 《缘识》 38、名利勿贪常澹薄 宋 宋太宗 《缘识》 39、不求世宝兼名利 宋 宋太宗 《缘识》 40、处世皆名利 宋 宋太宗 《缘识》
1、红尘刺人眼,名利交相煎。——出自宋·白玉蟾《长歌行》
2、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出自唐·白居易《遣怀》
3、是非欲说气神散,名利谗言道德忘。——出自元·马钰《瑞鹧鸪 居庵》
4、荣枯虽在目,名利不关身。——出自唐·李咸用《赠山僧》
5、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出自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6、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出自唐·吕岩《七言》
7、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出自唐·李群玉《杜门》
8、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出自唐·司空图《漫题三首》
9、波涛入梦家山远,名利关身客路长。——出自唐·王建《武陵春日》
10、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出自唐·韦应物《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
11、漫中漫亦忘,名利谁能算。——出自唐·元结《漫酬贾沔州》
12、是非窟里功难就,名利丛中果怎圆。——出自元·马钰《瑞鹧鸪 劝道友》
13、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出自唐·张白《武陵春色》
14、荒狂岁云久,名利心潜逼。——出自唐·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15、纷纷骑马尘及腹,名利之窟争驰逐。——出自宋·陈与义《题易元吉画麞》
16、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出自唐·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17、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出自唐·杜荀鹤《途中有作》
18、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出自唐·白居易《寄张十八》
19、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出自唐·杜牧《不寝》
20、九衢终日见南山,名利何人肯掩关。——出自唐·罗邺《题终南山僧堂》
珉文言文珉”说文指“石之美者,从玉民声”,一种像玉的石头。章是通假字“彰”,指花纹。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意思是:雕琢的再美的石头,也比不上玉石。
1、庚庚古扁磨苍珉,徐郎妙墨吹玄云。——出自宋·艾性夫《天下第二钟歌》
2、流水潺潺处,坚贞玉涧珉。——出自唐·贾岛《送李登少府》
3、茧纸铅华字字新,不须刀笔勒坚珉。——出自宋·艾性夫《谢了心聪上人以恶诗入逡巡碑》
4、惜哉次山世未显,不得雄文鑱翠珉。——出自北宋·黄庭坚《题淡山岩二首》
5、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出自李白《古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