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古诗词 > 文言文 > 正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方法及举例

导语:本文根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译文,探讨了其论证方法及举例。《五代史伶官传序》采用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精准的文字表达,通过论证方法的运用,呈现了五代伶官的传世之作。本文从中提炼出了四个合适的SEO优化关键词。

目录导航:

  1.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译文
  2.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方法及举例
  3.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
  4. 伶官传序故事情节
  5. 伶官传序是必修几的文言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译文

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方法举例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论证(庄宗昔盛今衰的对比)、引证法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

2、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本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4、本文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

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据说序始于孔子的赞《易》。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伶官传序

宋 ·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故事情节

据说,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温结仇极深。燕王刘守光之父刘仁恭,曾被李克用保荐为卢龙节度使。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曾与李克用把臂定盟,结为兄弟,商定共同举兵讨梁。但刘仁恭与阿保机后皆叛晋归梁,与晋成仇。李克用临终时以三枝箭作为遗命,要其子李存勖为其复仇。李存勖兵精将勇,东征西讨,于公元913年攻破幽州,生俘刘氏父子,用绳捆索绑,解送太原,献于晋王太庙。

公元923年,李存勖攻梁,梁兵败,朱温之子梁末帝朱友贞命部将杀死自己,李存勖攻入汴京,把朱友贞及其部将的头装入木匣,收藏在太庙里。李存勖还曾三次击败契丹,为父报了大仇。但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伶官,纵情声色,使民怨沸腾,众叛亲离,在位仅三年就死于兵变之中。

伶官传序是必修几的文言文

《伶官传序》是人教版高二的必修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易古诗词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igushici.com/wenyanwen/5691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小山的位置在哪里? 下一篇:邓明峰诗歌:立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