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骑牛的古诗有哪些 题画兰郑燮注音
目录导航:
儿童骑牛的古诗有哪些有哪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绩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只想到了四首,希望能帮到你。
2. 描写“牧童骑牛”的诗句有哪些
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 袁枚《所见》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2. 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王志道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
3.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宋 黄庭坚
《牧童》
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4. 皷腹台前成现句,牧童也解倒骑牛。——宋 释心月《钱泉都庄偈》
翻译:皷腹台前有着现成的诗句,牧童也解开束缚倒下骑着黄牛。
5. 落日断霞连岳顶,牧童归去倒骑牛。——宋 释慧远《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
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
6.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李弥逊《访雪峰真歇禅师》
翻译:分别后再次相逢着重着谈话,牧童骑在黄牛上吹着横笛。
7. 舟子斜荡桨,牧童倒骑牛。——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翻译:船上的小桨斜着放着,牧童倒着骑着黄牛回去!
8.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清袁枚《题画》
翻译:牧童到哪里去了?在牛背上睡着了。
9.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唐栖蟾《牧童》
翻译:牧童自由的骑着黄牛,春风吹着细雨飞!
10.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 雷震《村晚》
翻译: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回去,口着吹着短笛。
3. 关于牧童骑牛的诗句
《道中逢牧童跨牛者》
年代: 宋 作者: 李流谦
田空已不耕,草瘦尚可齕。
搰搰一岁劳,昨此休顷刻。
阿童拍腹卧,短箠听驱策。
早晚穑事动,努力进刍粒。
1、牧童横笛倒骑牛
宋
李弥逊
《访雪峰真歇禅师》
2、牧童归去倒骑牛
宋
释慧远
《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
3、牧童也解倒骑牛
宋
释心月
《钱泉都庄偈》
4、牧童倒骑牛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5、牧童横笛倒骑牛
宋
王志道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绩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关于牧童和牛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涉《牧童词》
原文: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文:
牧童早上去放牛,经过曲曲折折的江岸。
牧童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
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浙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
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2、宋代陆游《羸老》
原文: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译文:
村落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显得更加鲜艳。
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3、宋代黄庭坚《牧童诗》
原文: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文:
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4、宋代华岳《骤雨》
原文: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译文: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
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5、南宋雷震《村晚》
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题画兰郑燮注音题画兰拼音版注音:
shēn zài qiān shān dǐng shàng tóu , tū yán shēn fèng miào xiāng chóu 。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fēi wú jiǎo xià fú yún nào , lái bù xiāng zhī qù bù liú 。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画兰翻译: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题画兰赏析: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袁枚的题画,赏析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翻译:农村傍晚的天气很好,桃花映在水里,显得更加鲜艳。放牛的孩子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看落在牛背上的一只鸥鸟已经睡着了。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牧童生活的题画诗。 傍晚时分,一抹红霞映照在小村庄的上空,倒映在水塘里的桃花看上去更加鲜艳美好。一头水牛在慢悠悠地吃草,牧童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在安然大睡呢! 这首小诗把一幅画里的景色描写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小鸟在牛背上睡觉,更是可爱又有趣。
题画袁枚古诗解释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
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题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译文村落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显得更加鲜艳。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题画》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诗的解释:一个小村落,偎在温暖的晚晴里,村外,一枝桃花斜映河里,那么新鲜,野地里牧童哪里去了?只看见一只鸥在牛背上睡着了。此诗描绘了一幅安静的村居图。
题画
袁枚 〔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
注释
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是由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
原诗如下: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宋代诗人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翻译如下:
这是哪里的江山,意蕴悠长,看起来好像是庐山对着江中彭浪矶。
这是画家原本就胸中有丘壑,所以下笔之后才能让我们看到烟波浩渺。
座位边有树叶稀疏的孤松相伴,深邃的空中细雨蒙蒙,好像要沾湿床铺。
面对此画就感觉飘飘欲仙,仿佛进入了超脱美妙的梦境,有成群的仙人来到我的枕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