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方正是什么意思 科敛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目录导航:
古文方正是什么意思1.古代制科之一。例如:汉汉文帝时始诏举(多为举荐),清代有“孝廉方正科”,皆是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标准。
2.正方形,四四方方的。例如:汉赵爽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3.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无邪。例如:“吴良以清白方正称。”
贤良:才 能、德行好。
方正:正直。
“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
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
科敛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科敛”在文言文中有两个意思:
1. 约束、收敛、克制。比如:“公明与敛默谷之交,不容于谤议,若得人心,所归也。”
2. 敬慎、恭敬、谨慎。比如:“庶几肃恭、蠲己以敛,是乃天人合德之象也。”
科敛
拼音:kē liǎn
意思:1.犹科派。 2.凑份子。凑集由众人负担的钱物。
举例:
1.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坐违法科敛,擅取官麦五百斛造麹,赋与部民。
2.至于保举有司,若不考其实验,而但录其才,则轻浮躁率、挪移科敛之弊即出其中。
3.此时,政治更加腐败,科敛繁重,灾荒连年,黄河以南尤为严重,劳动人民无以为生,被迫揭竿而起。
1 科敛是指学术思想、言论等在一定程度上收敛、约束和自我控制。
2 在古代,由于社会风气、思想意识的限制,士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约束,称之为“科敛”。
3 在现代社会,科敛依然存在于学术领域和公共场合,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的重要方式。
解释
凑集或搜刮钱财。
出处
《新唐书·裴耀卿传》:“会天子东巡, 耀卿 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
宋·苏洵《重远》:“方今赋取日重,科敛日烦。”
课代表和科代表的区别课代表指是某课的代表,比如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科代表是指某一科系的代表,比如文学科系等的组合称谓。课代表的范围比科代表的范围小。另外课代表有时还专指某节时的临时课堂纪律的监督,课代表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而科代表只在大学以后才有。
科代表为所有学科的代表,即负责人,而课代表为学科内某一单项内容的代表,科代表比课代表主体负责的领域更广,比喻高中分文科,理科,理科科代表涵盖了所有理科专业课程的内涵,即全科各单项课程,而课代表却只负责整个理科范围内的某一单项课程如数学课代表,物理课代表等等。
严格来说课代表和科代表是有区别的。课代表一般只在学校或教育部门设立,而科代表就比较广泛了,除了学校班级外,在许多单位也常科代表这个职务,专门代表本科室出席某些推广活动等,参加某些会议等,而没有课代表这个职务。在学校班级里,课代表和科代表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某门学科中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负责与同学进行本学科学业相关的事项,收取本学科相关的作业,收集学生信息等。课代表严格来说应称为科代表。
对于常见的学课和学科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涵盖的范围不一样,像我们小学初高中学习的语文就是课代表,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而大学里面语文又会分为文言文、现代文学等等学科,这时候的科代表就是语文里面的一个小类,所以课代理更大
方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例如:
①《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
②《东观汉记·吴良传》:“﹝ 吴良 ﹞以清白方正称。”
③《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 文远方正纯厚,有儒者风。”
2、古代制科之一。
汉文帝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如唐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清代有“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3、正方形;四四方方。
《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赵爽述:“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