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古诗词 > 问答 > 正文

描写秋树的诗句 以黄为韵脚描写深秋的诗

导语:深秋时节,黄叶飘落,秋树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袍子。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清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秋树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它们曾经枝繁叶茂,如今却逐渐凋零。然而,即便是在凋零之际,秋树依然散发出一种深秋的宁静和美丽。

目录导航:

  1. 描写秋树的诗句
  2. 以黄为韵脚描写深秋的诗
  3. 描写秋天的特色句子有哪些
  4. )诗题为《秋词》那么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
  5. 秋飒梧桐覆井黄意思
描写秋树的诗句

1、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2、唐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4、唐 杜荀鹤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5、唐 白居易 《秋雨夜眠》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上述诗句的翻译分别是:

1、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2、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3、炊烟袅袅,橘林柚林一片秋色苍茫,梧桐也叶落枝凋色寒。

4、秋雨淅沥地击打着一丛一丛的紫菊,微风摆弄着红蕉的叶子。

5、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以黄为韵脚描写深秋的诗

1.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长信怨》

2.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3.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

出自唐代佚名《杂曲歌辞。祓禊曲》

4.明旦又西去,河桥秋叶黄。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逆旅书壁》

描写秋天的特色句子有哪些

秋天的句子:

1空山新雨后,天色晚来秋。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与二月花。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金井梧桐秋叶黄,珠链不卷叶来霜,5风轻轻一温和的吹着,事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6深秋时节天空,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飘浮着。

1、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2、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3、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4、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1、秋,劳绩的,金黄的季候--同春一样心爱,同夏一样热情,样诱人。

2、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

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3、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4、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5、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

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1、秋阳翩翩升起,树叶轻轻飘动。喜欢的秋天来了。

2、时近中秋,天空一碧如洗,金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

3、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4、深秋的天空里,团团漂浮的白云,像羊群,在旷野里漫步。

5、秋叶不知堆积了多少人的前尘往事,见证了多少人的喜乐悲欢。

6、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7、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8、秋雨,是寂寞的、孤独的,却——又是充满希望的。这时的雨,将落叶掩埋,将惆怅隐藏,带来的是希望与活力。

)诗题为《秋词》那么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

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秋飒梧桐覆井黄意思

《四郎探母》的引子便是四郎延辉的一句念白: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要说起这句引子的来历却颇有些曲折。

这句表现的本是秋日梧桐叶落的景致。古人常用“金井梧桐”来抒发伤秋之感,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中有“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有“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后主的《乌夜啼》中也有“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而“长叹”一句又是化用了昆曲《玉簪记·琴挑》陈妙常所唱[懒画眉]一曲中“朱弦声杳恨溶溶,长叹空随几阵风”的后句。

前后半句虽均为化用,但于杨四郎此时悲凉的心境却十分契合,可谓化用之外别有神采。但这句引子好虽好,却被许多后人诟病。全因铁镜公主出场那句西皮摇板“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尚且不说牡丹花开在前(4月中下)芍药花期在后(5月中下),花红一片正是一片大好春光,这与驸马的悲秋之意全然时节相左。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四郎的引子本就是凭词表意,并不重在写景,因而无需如此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全本的引子本是“被困幽州,思老母,常挂心头”,据说当年谭鑫培谭老板为慈禧唱戏,上台前一个小太监递了个条子给他,上书正是“金井”一句。原来此时,光绪帝正被慈禧幽禁瀛台,日夜愁苦,故望能以此戏文打动慈禧。谭老板因而临时改了戏文,从此便这般唱了下去。(参见http://bbs.cntv.cn/thread-14339114-1-1.html)

幽幽而近百年,谭老板早已作古。很多不知所谓的后生小辈,因了这句“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而对《四郎探母》生了兴趣。不才便是其中一个。我且在此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世冷暖地涂鸦一首:

叹一声,金井锁梧桐呵,无事生怨。

却不见,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莫笑词令虽好,时节乱,岂非枉然。

你怎知,人间事,剪不断,若理还乱。

唯有长叹空随一阵风,

任尔春夏与秋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易古诗词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igushici.com/wenda/5681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关于小草的古诗小学 关于“小草”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下一篇:烛怎么组词 蜡烛的烛字组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