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古诗词 > 问答 > 正文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是什么意思啊 “洛阳牧丹甲天下”是谁说的

导语: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需嗟。这句诗意味着即使在洛阳花下作客,野花虽然开得晚,也无需遗憾。这句诗描绘了洛阳的美丽景色和花朵的盛开,表达了对时光的宽容和对美好的赞美。

目录导航:

  1.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是什么意思啊
  2. “洛阳牧丹甲天下”是谁说的
  3. 一朝看尽洛阳花出自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是什么意思啊

诗人自作宽解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乐观的信念。但细心体味它又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心中身处贬谪困顿无奈中的一种凄凉之感。

这两句是诗人特意用安慰的话语来“戏答”丁宝臣的嗟叹。欧阳修和丁元珍都曾在洛阳做过官,但如今都在远离繁华京都的荒凉偏远的地方做官。其内心的今昔之感慨是相通的。但现实如此,并非人力可回,因此也只能随遇而安吧!诗人这两句诗与他前辈宋初诗人王禹偁的“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中流露的感情是相同的。洛阳的牡丹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山城的野花同样令人赞叹,它不畏严寒,不怕寂寞,一旦春风吹来,变会满山吐艳,现在虽然还未开放,但它终究要开的,只是迟一点罢了,何须嗟叹呢?在这里,诗人以早年做客洛阳曾饱览春光作衬托,表明愿在这荒野之地等待迟开的山花,以此表现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旷达情怀,寂寞愁闷中透露出抗争的精神和对前途乐观的信心。

“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定下了全诗乐观旷达的基调,也定下了他贬滴生活中乐观、旷达的处世基调。这联的大意是:我们都是观赏过洛阳名花牡丹开放盛况的人;夷陵山上的野花虽然开得有点晚,但也用不着嗟叹啊。

洛阳牧丹甲天下”是谁说的

洛阳牡丹甲天下,当出自欧阳修之口。

一、欧阳修诗《洛阳牡丹图》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於今十年半忘之。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这首诗基本能反映出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喜爱,可谓情有独钟。

二、欧阳修还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洛阳牡丹记》,他以华丽的文笔,对牡丹的发展、栽培、品名、风俗等进行了详尽而又系统的阐述。他在文中说:“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三、鉴于欧阳修的文坛地位,他的诗文一出,往往洛阳纸贵。所以,当老百姓读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以及“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句子时,老百姓便借用这一定论,将其用通俗的语言化出“洛阳牡丹甲天下”了。

四、当时洛阳的牡丹也的确“甲天下”,不但老百姓喜爱,就是宋朝宫廷之中,也对洛阳牡丹喜爱至极。宋真宗的时候,京城在开封和洛阳之间相距两百多公里路,运输过程中如何保鲜、如何确保花的完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洛阳的官员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为了保湿,他们将牡丹放在竹笼里,边上塞上菜叶。为了防止花掉下来,他们发明了“蜡封花蒂”,用蜡封住花蒂,确保不落。为了争取时间,他们专门安排府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所以,为了享用时鲜的牡丹,地方上可谓劳民伤财,绞尽脑汁。

一朝看尽洛阳花出自

直须看尽洛阳花出处:北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日看尽长安花出处:中唐·孟郊《登科后》。

一、《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原文: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二、《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一、创作背景

1、《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春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离别洛阳时作《玉楼春》词多首,此首道离情,当作于离筵上。

2、《登科后》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二、赏析

1、《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开头直接叙写眼前情事,接着转入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樽前话别的情事,最后写出了遣玩的豪兴。

全词在转变与对比之中,见出作者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两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2、《登科后》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易古诗词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igushici.com/wenda/5679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山形依旧:一首古诗中的意境描写 下一篇:喻元平散文诗:《荒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