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带望满的句子 不求见面惟通谒是什么春节的习俗
目录导航:
诗经带望满的句子1.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出自《诗经·燕燕》
2.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出自《诗经·定之方中》
3.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出自《诗经·陟岵》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诗经·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此诗是住在卫国的宋人写的一首思乡诗,卫国与宋国之间横亘着黄河,用一个“望”迅速拉近了两国距离,“跂(qǐ)予望之”就是踮起脚跟就能望见,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示思乡之情,表达了思乡之强烈感情。
《诗经·大雅·卷阿》:“颙颙昂昂,如珪如璋,令闻令望。”
不求见面惟通谒是什么春节的习俗现代人过春节,由于通讯方便,对远方的亲人及朋友不能一一拜访,就在手机上对对方拜年联系,既达到拜访目的,又节约了时间和金钱,合乐不为,这以成为当下人的一种习俗了。
《拜年》这首诗的译文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古诗拜年注音版bài nián
《拜年》
míng·wén zhēng míng
明·文征明
bù qiú jiàn miàn wéi tōng yè,míng zhǐ zhāo lái mǎn bì lú。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wǒ yì suí rén tóu shù zhǐ,shì qíng xián jiǎn bù xián xū。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译文: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不求见面惟通谒描述哪个朝代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明代·文征明《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节日春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注释
谒:名帖。
敝: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