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张耒古诗意思 和端午张耒和的拼音意思
目录导航:
端午张耒古诗意思现在介绍一首北宋诗人张耒的诗作《和端午》。整诗如下: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诗的意思是: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
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作者张耒借诗表达了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借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及怀才不遇的郁闷心境。
《端午》是张耒的一首古诗,意思如下:
端阳骀荡跳灵鲘,瓜州江滟至蒲刘。
红妆浓淡更相宜,宴登姑若作巴丘。
秋毫方存春还荡,桂径凉如碧玉瓯。
雪舴琪树褒郊表,扫巾开佩碧环州。
养鹤吟诗皆少女,春风当户识长桷。
明朝紫气千万丈,中有一条是英骨。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景象,描绘了人们跳鲘鱼、赛龙舟的活动,也描写了江边的风景和荡舟的欢乐氛围。诗中也描绘了端午节日的祥和景象,人们佩戴着碧玉环镇和开心地庆祝。最后两句表达了希望明天的景象会更美好,也寓意着期待更好的未来。整首诗意味深远,既是对端午节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社会美好的向往。
一般应和(yìnɡhè)他人诗词的作品,题目中往往带有“和”字。
该字意思当是下面的第二项。
和(hè):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诗。
端午古诗一年级下册1.一年级下册端午节诗句古诗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一年级端午古诗,例如:
《端午》
唐代 ·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意思是: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屈原和端午的古诗您好,《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有关于端午的描写:
“三月不知肉味,我思乡之情也;五月潜龙勿用,我独泪下而舞也。”
“端午”二字并未出现在诗中,但“五月潜龙勿用”是指端午节,屈原在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外,屈原还有一首与端午有关的诗叫做《天问》:
“何时宴乎沧浪?中流击楫,时哉时乎!端午之日,气蒸云梦泽。”
这首诗描述了端午时节的景象,气温高,云雾缭绕,人们在江中划船游玩。
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都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这首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馋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宋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诗中都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
1、午日观竞渡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端午日赐衣
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个我知道。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评论